课程建设是高校最基本的教学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是落实学校办学定位、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为进一步加强材料化学专业课程建设工作,提高课程建设水平,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根据《必赢线路检测中心“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结合公司实际,特制订材料化学专业课程建设规划。
一、材料化学专业课程建设现状
(一)近几年课程建设取得的成果
集团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2013版、2017版、2018版),精简课程门数,通过课程整合、重组、删减、更新等手段,推动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初步构建起了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重新修订了与培养方案配套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为培养方案的执行奠定了良好基础;以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为抓手,鼓励教师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考核与评价等方面的改革,涌现出一批成果。目前,材料化学专业课程65余门。
(二)材料化学专业课程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建设规划性差,不够科学,专业课程教师梯队不合理,有的课程甚至没有稳定的教师。
2.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还不能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学改革急待深入。
3.校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数量少,课程质量有待提升。
4.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尚不完善,多元化课程考核与评估机制有待加强。
二、材料化学专业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以先进的公司产品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和创新思维,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基础厚实、技能扎实、作风朴实、社会适应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面向应用,着力开展包括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评价与考核、教学资源等在内的课程建设工作,依据合格课程——优质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课程建设思路,有序开展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与主要通识课程建设,促使课程体系不断优化,课程教学质量持续提高。
三、课程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经过三年的建设,初步构建起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符合公司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应用性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内容不断优化,网络课程资源不断丰富,教学条件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手段不断更新,团队队伍结构逐渐合理,课程管理逐渐规范,课程建设整体水平稳步提高。
(二)具体目标
1.合格课程建设与验收。将合格课程验收工作与课堂教学工作检查评估相结合,到2018年5月,分阶段完成材料化学专业所开课程的合格验收工作。对不符合标准的课程,要根据合格课程建设标准,限期加以整改。到2019年6月,所有课程要全部达到合格标准。
2.优质课程建设。验收合格的课程要积极申报优质课程。到2019年末,建成1-2门左右校级优质课程,到2020年末,争取建成2-3门左右校级优质课程。
3.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在优质课程建设的基础上,遴选优势突出、特色明显的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进行立项建设。到2020年末,建成1-2门左右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三)进度安排
时间 |
目标任务 |
2018年5月 |
启动安排并开展合格课程建设工作 |
到2018年10月 |
完成必修课程的合格验收 |
到2018年12月 |
完成选修课程的合格验收 |
到2019年6月 |
所有课程达到合格标准 |
到2019年12月 |
建成1-2门校级优质课程 |
到2020年12月 |
建成2-3门左右校级优质课程,1-2门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
四、课程建设的任务
(一)课程内容与课程资源建设
1.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建设。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根据《关于编制2017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标准的通知》(院教函[2017]36号)及补充通知(院教函[2017]37号)、《关于做好2018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的通知》(院教函[2018]28号)要求,组织编写、修订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课程均应有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并根据产业技术发展情况适时进行课程大纲的修订重组。
2.教材建设。教材是最为基本的教学资源,是教师教学和员工学习的基本媒介。根据《必赢线路检测中心教材建设管理办法(试行)》(院政字[2013]142号),严把教材质量关,选用高质量的精品教材和新版教材。鼓励教师编写与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相适应的高质量教材。
3.教案建设。教案是教师为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规定和要求,结合教学进度计划、员工实际等因素,以课时(章节、单元、项目等)为单位设计编写的组织教学工作的授课方案。根据《必赢线路检测中心本科教学工作规范(试行)》(院政字[2013]27号)和《关于对教案和讲稿统一规范的通知》(院教函[2018]43号)相关要求,参考《必赢线路检测中心课程教案模板(修订)》编写符合材料化学专业实际的教案。
4.教学内容建设。教学内容建设应面向应用,关注行业的最新发展,突出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实现课程内容由知识逻辑体系为主向技术逻辑体系为主的转变,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转变,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及时将科研和教学改革成果固化为教学内容,增强课程教学内容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实践性,使之与产业升级改造相适应,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相适应。
5.教学方法、手段与考核方式改革。根据《必赢线路检测中心关于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院政字[2013]161号),组织教师开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改革。重视员工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改革教学方法,大力提倡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案例教学等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积极推进基于校园网络和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手段改革,尝试以员工为中心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推动线上知识学习和测验互动、线下翻转课堂讨论辅导模式,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课程考核体现多元评价理念,建立过程评价、目标评价、能力获得评价“三位一体”的评价方式,关注员工个性差异,鼓励员工创新实践。
6.课程资源建设。课程资源建设包括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建设。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加强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等基本资源建设,使其反映现代教育思想。合格课程应开发有系统、完整和适用的基本资源。努力建设多样性、交互性拓展资源,包括应用于各教学与学习环节、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的在线课程资源(课堂音视频、辅助视频、电子文档、虚拟仿真实验、习题、其它参考材料、测验考试、线上互动个、课程教学管理等)和电子资源(印本全文、古籍、图书、教材教参、学位论文、音像、期刊数据库等多种电子资源类型),为员工学习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优质课程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应最大限度地开发拓展资源,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员工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主讲教师(团队)建设
主讲教师(团队)是进行课程教学和课程建设的责任主体,是实现课程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根据材料化学专业建设规划,结合课程的要求合理配备和建设主讲教师队伍,形成教学团队。每门课程均应明确主讲教师,由2人及以上承担教学任务的必修课,应确定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主讲教师为课程负责人。在此基础上,培育优秀教学团队,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同时,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还需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三)实践课程建设
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课程要构建满足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项目,规范教学基本要求,确保实践课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学指导书等教学文件规范、完备。同时注意将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的实验教学手段引入实验教学,推进实验教学手段的改革,切实提高实验教学的水平。
五、课程建设的基本标准
课程建设分为合格课程、优质课程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三个层次。各层次课程建设均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制订了课程建设计划。
2.制订了与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相适应的课程教学大纲。
3.有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完整的课程教案、讲义和课件。
4.主讲教师(团队)在建设期内,未发生教学事故。
5.实验仪器设备及实习实训基地,能基本保证课程教学正常进行。
在此基础上,各类课程应达到如下标准:
(一)合格课程标准
1.开发了系统、完整、适用的课程教学基本资源。
2.教材选用了近三年出版的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省部级及以上优秀教材,或编写了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优秀教材。
3.主讲教师(团队)认真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所学专业与申报课程相符合或经过1学期以上(含1学期)的该专业方向的进修学习,并具有硕士学位或讲师以上职称,具备一定的实践应用能力和教学研究与改革能力,注重发挥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4.教学内容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安排合理,能够选用较为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比较科学、先进的教学手段,有利于培养员工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5.考核内容和方法合理,过程考核记录完整,考试试卷与评分标准明确、合理,试卷评阅准确、规范。
6.课程教学受到员工肯定,近三年团队每位成员的员工评教成绩全部为70分以上,同行及专家评价较好。
(二)优质课程建设标准
1.开发了系统、完整、适用的课程教学基本资源,同时开发了一定的拓展资源。
2.教材选用了近三年出版的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优秀教材(含国家规划教材、获奖教材等),或编写了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优秀教材。
3.主讲教师(团队)认真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在课程建设中能体现以员工为主体、注重员工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等现代教学理念;指导员工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实践应用能力、教学研究与改革能力以及指导青年教师的能力较强,有校级以上(含校级)教研立项。
4.重视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的改革,注意吸收本学科、行业最新成果和先进的教学经验,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能够选用适宜的教学方法,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建设了一定的网络教学资源,初步建成包括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考核方法及试题库或试卷库等内容的网络教学资源库。
5.课程考核体现了多元评价理念,考核内容和方法合理、可行,过程考核记录规范、完整,考试试卷与评分标准明确、合理,试卷评阅准确、规范。
6.员工对该课程的满意度较高,近三年团队每位成员的员工评教成绩全部为80分以上,同行及专家评价较好。
(三)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
1.不仅开发了丰富、系统、完整、适用的课程教学基本资源,还最大限度地开发了丰富的拓展资源。
2.建立了完善的立体化教材体系(即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教材),实践教学指导书完备。
3.主讲教师(团队)认真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教学理念先进,能够引导员工自主学习;团队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指导员工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实践应用能力、教学改革与研究能力以及指导青年教师的能力强,有校级以上(含校级)教研立项。
4.能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施课程综合改革,面向应用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之与产业升级改造相适应,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相适应;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员工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手段尝试使用了以员工为中心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推动线上知识学习和测验互动、线下翻转课堂讨论辅导模式,培养员工主动思考和创新思维,提升员工面对复杂工程问题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程考核体现了多元评价理念,考核内容和方法科学、合理,利于员工的能力培养,过程考核记录规范、完整,考试试卷与评分标准明确、合理,试卷评阅准确、规范。
6.员工对该课程的满意度较高,近三年团队每位成员的员工评教成绩均为90 分以上,同行及专家评价好。
六、课程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形成教学团队,加强课程建设的组织保障,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为确保材料化学专业课程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教研室下设有课程负责人和各课程小组团队,课程负责人负责各门课程的具体建设工作。
(二)开展智慧课堂教学改革,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开发立体化教学资源。积极开展雨课堂、智慧树等教学改革,积极开发和维护课程建设网络平台,为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安全维护提供技术支持,为实现资源共享和员工自主学习提供保障。
(三)加大经费投入,改善课程建设条件。公司已设立课程建设专项经费,并不断提高投入力度,对合格等级以上的各级各类课程建设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保证课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四)建立健全课程评估体系,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实施课程评价制度,吸收相关行业(企业)人员和员工对课程进行评价;加大对课程建设项目的监督考核力度,确保其达到合格课程标准。